位于增城区北部的派潭镇,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与深厚的文化底蕴,积极探索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通过深挖山水资源、创新生态修复、活化古村落、融合多元产业,派潭镇年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,旅游收入超20亿元信康优配,成为粤港澳大湾区文旅融合发展的典范。
白水仙瀑景区 黄福/摄
生态筑基
从“山水资源”到“金字招牌”
派潭镇地处环南昆山—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,总面积289.5平方公里,北回归线穿镇而过,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禀赋。这里拥有矿泉、温泉、瀑布及丰富的水力资源,其中白水寨风景名胜区更是派潭生态旅游的“核心引擎”。
白水仙瀑
天南第一梯
2004年,白水寨景区启动开发,以落差428.5米的白水仙瀑为核心,打造了9999级登山步道、浅滩湿地、峡谷天池等特色景点,形成“徒步+吸氧+观瀑”的生态旅游模式。经广东省政府批准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后,白水寨凭借中国大陆落差最大瀑布之一的稀缺资源,年均吸引游客超百万人次,成为珠三角游客的“天然氧吧”。
宿山房民宿
“生态是派潭的最大优势,我们坚持‘两山’理念,让每一处山水都释放经济价值。”派潭镇相关负责人介绍。目前,镇内已建成白水仙瀑景区、森林海省级旅游度假区、七大温泉主题酒店及130多家乡村民宿,生态旅游产业链年产值突破20亿元。
创新破局
废弃矿坑变身“网红乐园”信康优配
如果说白水寨是自然的馈赠,那么“森林海”水上乐园则是派潭人“变废为宝”的智慧结晶。高龙石场曾因半个世纪的开采活动留下十余个深达百米的矿坑,岩壁裸露如“大地疤痕”。2013年,派潭镇引入广东森海投资控股集团,投资7000万元实施14项生态修复工程,涵盖地质整治、湖泊恢复、植被复绿等。
森林海旅游度假区(姚林远/摄)
如今,这片废墟已蝶变为集游乐、运动、休闲于一体的亲子轻奢综合体——“森林海”度假区。
森林海旅游度假区
“乐园+酒店”模式迅速引爆市场,高峰时期日接待游客超万人次,停车位一位难求。2023年,森林海成功创建省级旅游度假区,年接待游客近300万人次,直接带动数百人就业。
文化赋能
古村落里的“民宿经济”
派潭镇不仅是生态高地,更是文化沃土。近年来,该镇以“百千万工程”为抓手,通过“修旧如旧、活化利用”的方式,让沉睡的古村落焕发新生。
派潭镇邓村石屋
邓村石屋是岭南客家古村落的典型代表。吾乡美地公司以“岭南古村、客家石屋、田园人家”为主题,修复旧祠堂、古碉楼等70多间房屋,打造出33套精品民宿,同时保留炮楼、天井等文物,让游客沉浸式体验客家文化。
麦客72HOUSE
另一标杆项目“麦客72HOUSE”民宿则以清末民初的云从家祠为核心,投资7500万元改造空心村闲置资源,融入现代设计,形成“企业+村民入股+分红”的共赢模式,促进村民持续稳定增收。
产业融合
非遗“动起来”,乡村“火起来”
派潭镇深谙“独木难成林”的道理,推动文旅、康养、体育、农业多产业联动发展。
派潭村晚活动现场
通过创新“村晚”机制,派潭将舞貔貅、舞渔灯、舞春牛等客家非遗与广府醒狮、粤剧搬上舞台,并发布以省级非遗“舞貔貅”为原型的IP形象“优优”,开发潮服、表情包等文创产品。
派潭镇佳松岭村滑翔伞
佳松岭村更将非遗、滑翔伞、智慧农业等元素融合,从空心村蝶变为“百千万工程”典型村,正冲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。“以前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,现在家门口就能就业。”佳松岭村相关负责人感慨。
派潭镇美景
从“生态美”到“产业兴”,从“文化活”到“百姓富”,派潭镇以“绿色笔触”书写了乡村振兴的生动答卷。未来,这座北回归线上的小镇将继续以生态为底色、创新为动力,为广东“百千万工程”贡献更多“派潭经验”。
来源:广州增城发布
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