智慧融合配资,是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题中之义。
在广州南沙,一支由36台无人机组成的“天眼”编队,由于能够在基层治理各方面成为城市管理者的好帮手,在网络上引发关注。
连日来,全省暑气蒸腾,降雨频繁,蚊虫快速繁殖,导致基孔肯雅热、登革热等疫情进入快速上升期。只有清除积水有效消灭蚊虫,才能及时阻断疫情传播。
房屋顶向来是积水的藏身处。在飞手娴熟的操作下,一架无人机正在南沙区黄阁镇上空穿梭巡查,累计排查大塘村委、大塘公园、东里村村委、莲溪村卫生站、莲溪村长者饭堂等重点建筑屋顶217处,均未发现积水情况。
高效、精准的无人机应用实践,展现了科技赋能疫情防控等民生服务的巨大潜力,同时也凸显了探索低空经济发展的黄金机遇,以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迫切需求。
据悉,为破解辖区内政府侧低空应用中存在的资源分散、重复建设、数据孤岛、管理混乱等痛点,由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牵头、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承建,于2024年4月对南沙区无人机飞行统筹统建,共部署建设36套自动化无人机机库,形成庞大的“空中巡逻队”,并建设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,搭建起实现全区覆盖、多网融合的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。
自2024年6月正式上线以来,该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已稳定运行一周年,数字赋能全区政务服务实现新跃升,助力城市“治理”升维“智理”显著提速。
统筹资源
从分散到协同的效能跃升
针对以往无人机资源分散于各部门、飞行效率偏低、飞行及数据安全保障不足等问题,南沙区通过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统筹全区政务飞行应用,实现了无人机服务的集约化整合与高效化管理,解决了传统无人机应用分散化运作问题。
融合配资
同时,依托该平台,南沙区构建起涵盖“统一任务申报、统一飞行调度、统一数据处理、统一数据存储、统一资源共享”的“五统一”服务模式,形成无人机全流程一体化飞行服务体系,推动服务效能与管理水平同步跃升,统一服务标准的同时,显著节省财政支出。
筑牢安全
机制与标准实现闭环管控
据介绍,此前部门单位申请空域分散,“黑飞”事件频发,安全隐患突出。全区无人机飞行统筹统建后,空域申请备案实现统一化管理,并构建全域管控机制,根治“黑飞”隐患,全年保持安全事故零发生的良好纪录,筑牢低空空域安全防线。
为堵塞泄密风险漏洞,强化数据安全管控,所有通过无人机收集的数据,经加密处理后均存储于南沙区政务云平台。三级权限管理体系的建立,形成全链条数据安全防护机制,织密信息防护网络。
同时,《南沙区无人机服务使用管理办法》制定印发,明确8大类38小类服务目录,实现“飞手培训—任务审批—数据交付”全流程标准化管理,为行业提供可复制的制度样本,有效解决了飞手资质参差不齐、任务审批平均耗时长、数据交付格式混乱等问题。
融合技术
构建城市智慧治理中枢
让城市“治理”变“智理”融合配资,关键在于构建城市运行和治理智能中枢。目前,南沙区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深度融合多项技术,形成“智能监测网”“AI智慧网”“数据共享网”“应急响应网”四大网络。
其中,36台无人机巢可实现南沙全域覆盖,15分钟内可抵达任意点位。无人机包括测绘型、夜视红外型、长航时应急型等多传感器机型,筑牢城市智能监测网。
“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”嵌入违法建设及用地识别、城市乱堆乱放、河涌排污识别、道路拥堵检测、森林防火监测等20余种算法模型,能自动、快速识别违法建筑监督、水务巡查等各类场景线索。据介绍,目前该平台对违建识别准确率已达95%,河涌排污AI溯源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80%,有效提升了自动化识别的精度和速度,赋能城市精细化管理。
数据共享方面,南沙区首创数据“选数车”功能,向数十家单位开放历史数据调用权限,打破信息壁垒,服务内容实现系统化整合,有效减少因重复飞行造成的资源浪费,促进监管体系更加透明、公开。
值得一提的是,面对突发灾害时,无人机可在15分钟内抵达灾情现场,30分钟内完成高清影像回传,辅助决策效率相较传统模式提升3倍,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速增效。
场景革命
织密服务体系“一张网”
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,自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上线运行一年来,已累计提供服务超500次,安全飞行超2.3万架次,日均飞行近100架次、航程近千公里,形成服务自然资源监测、城市运行管理监测、水务监测、交通及建设监测、应急监测等八大领域共38类应用场景,持续激活城市治理“神经末梢”,深度挖掘数据价值。
例如,开展耕地AI巡查,建立覆盖耕地资源、林草湿资源、生物多样性等全要素的无人机监测服务,全面摸清南沙生态“家底”。
在乡村,无人机的踪影同样随处可见。据介绍,已有19台无人机库接入省级平台,覆盖南沙区75个村居,并形成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”常态化指挥调度与美丽乡村监测机制,完成10余次省、市级调度任务,有力支撑实施乡村“七个一”影像工程。
“无人机+文旅”跨界融合,不仅丰富了文旅活动新“玩法”,更以全场景立体化传播强化了“南沙名片”的辨识度与影响力。
大岗樱花节期间,无人机空中航拍等创新直播形式,打造沉浸式观赏场景,吸引众多网友在线观看互动;南沙马拉松赛事期间,无人机高空巡航与智能调度系统,实现安防布控、赛道巡检全流程高效协同,较传统方式效率提升70%。
从试点到示范,南沙区铸就一套创新示范的无人机服务模式,在打造示范应用、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的系列成效受到各界广泛认可。2024年9月,被纳入《广州对外协作模式清单》,向贵州安顺、河北唐山输出技术方案;松山湖管委会、武汉大学、重庆两江新区、香港代表团、日本日建株式会社等50余家境内外单位开展调研考察,相关成果被多家主流媒体报道,形成显著示范引领效应。
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无人机智能监测体系的平稳运行,核心在于创新驱动。“一是机制革新引领,首创‘政府主导+高科技企业参与’模式,统筹全区无人机综合服务,提供高效便捷、安全可靠的飞行及数据支撑;二是技术协同创新,通过‘空天地协同采集+多专题AI算法集成’技术创新,提升数据处理响应效率与准确率,支撑城市精细化、智能化治理。”
未来,南沙区将持续深化“无人机综合服务平台”的创新成果与实践经验,加强与各地在技术输出、经验交流等方面的协作,持续发力赋能城市治理,促进跨区域协同,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力量。
南方+记者 张翊伟
通讯员 南沙区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 广州市城规院
视频来源:大疆行业应用融合配资
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