说到砷,大家可能不熟悉倍操盘,但是说到砒霜,大家可能就耳熟能详了。
很多古装影视作品中常有它的身影,常常伴随着宫斗、阴谋和诡计。
不过大家可能怎么也没想到,那些只在荧幕上见过的砒霜中毒桥段竟会发生在自己身上!
近日,45岁的陈女士(化姓)发现自己的脖子越来越黑,怎么也洗不干净,她到医院一查,自己竟然“中毒”了。
长期服用的中成药却成为中毒的“罪魁祸首”!
脖子“变黑”没在意
到医院确诊慢性砷中毒
一年前,陈女士照镜子时偶然发现自己脖子似乎“变黑了”,以为是没做好防晒,她起初并没放在心上。
可渐渐地,陈女士总感觉浑身没力,肚子胀胀的,且浑身上下的皮肤都是“黑黢黢”的,不仅脖子越来越黑,长出了黑斑,这黑斑还蔓延至四肢,手掌、脚底也莫名长出粗糙硬茧,稍微剧烈活动就气短、全身乏力。
此外,她还出现发热、月经不调、手脚麻木、胃口不好等症状,于是她前往医院就诊。
一查竟发现,陈女士的尿砷检测明显升高,确诊为慢性砷中毒!
医生了解到,陈女士有个习惯,因为常年受顽固性便秘困扰,她每天都需要服用近10片牛黄解毒片,连续口服了两年多。
“你的情况应该跟长期超量服用含砷药物,也就是牛黄解毒片有关。”医生表示,此中成药含有雄黄,它和砒霜、雌黄等都属于含砷矿物,长期超量服用会使砷在体内蓄积,引发多器官损害。
牛黄解毒片是一种常用的中成药,其主要成分包括牛黄、雄黄、冰片等,具有良好的抗炎和解毒作用。
正常情况下,遵医嘱服用没问题,但牛黄解毒片成分中的“雄黄”有较强的毒副作用,长期或大量服用雄黄可能引起慢性砷中毒,其毒害作用可影响到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、血液系统和泌尿系统等。
吃解毒片反而中毒了,真的是印证了那句话“是药三分毒”啊!
日常生活中,常见的急性砷中毒,多是误服砒霜所致。
雄黄则是市面上最常见的砷中毒来源,其主要成分就是四硫化四砷倍操盘,在高温下可被氧化成具有剧毒的三氧化二砷,也就是砒霜。
砷中毒有何症状?
砷中毒可分为急性和慢性。
急性砷中毒
会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、头痛、头晕、乏力等,严重时可能出现昏迷、抽搐甚至死亡,应第一时间催吐,赶紧就医。
慢性砷中毒
是长期接触低剂量砷化物所致,可能表现为皮肤色素沉着、角化过度、疣状增生,还可能影响神经系统、消化系统、心血管系统等,增加患癌风险。
日常生活中如何避免砷中毒?
01、少吃砷含量高的海产品
尤其是烘制和烤制的紫菜、海带等,存在砷含量较高的风险。所以,再制海产品不宜多吃。
(图片由AI生成)
02、避免接触眼睛、口鼻等黏膜
外用雄黄时应避免接触眼睛、口鼻等黏膜,若需接触雄黄要提前佩戴好口罩、手套,接触后,立即洗手。若误服雄黄,应立即就医。
03、避免接触砷剂
生活中尽量避免接触砷剂,接触后应及时清洗,若发现有疑似砷中毒现象,请及时就医。
六类人群
不宜服用牛黄解毒片
01、孕妇:
该药所含雄黄等成分对孕妇和胎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,应禁用。
02、哺乳期女性:
牛黄解毒片可能通过乳汁影响婴儿健康,哺乳期女性也应避免服用。
03、婴幼儿:
婴幼儿的肝肾功能尚未发育完全,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,禁止服用牛黄解毒片。
04、年老体弱者:
由于年老体弱者身体机能下降,对药物的耐受程度降低,服用该药有可能出现不良反应。
05、脾胃虚寒者:
牛黄解毒片有可能加重脾胃虚寒,导致腹痛、腹泻等症状,不适宜脾胃虚寒者服用。
06、过敏患者:
对牛黄解毒片中任何成分过敏的患者禁止服用,以免引起过敏反应。
(图片由AI生成)
此外,若不属于这六类人群,也不能长期大量服用牛黄解毒片,服用剂量应遵医嘱,切勿自行判定病情后服药。
日常生活中如出现便秘、失眠等问题,可尝试调整作息解决,如需长期大量服用相关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。
女子肚里发现大量霉菌!这习惯很多家庭都有,严重的1毫克就可能致癌…
新国标明确了!下月全面禁用!事关牛奶,你家的符合标准吗?
高毒性重金属超标!有人已中招,提醒:近期高发,不要长时间接触→
编辑:Selex
图文来源:广州日报、深圳市场监管
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
广东最生活出品,转载请联系
商务合作请联系:13826064787(微信同号)、nf87373998(微信) 倍操盘
传金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